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
黄洪; 胡桂胜; 陈宁生; 倪化勇
刊名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4-01-30
卷号31期号:01页码:172-181
关键词沟谷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预测预警 流域地貌信息熵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 谷汝沟泥石流
ISSN号1671-1556
DOI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21344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 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型泥石流谷汝沟“7·14”泥石流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模型计算、流域地貌信息熵和气象分析等方法,揭示谷汝沟“7·14”泥石流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谷汝沟“7·14”泥石流容重为1.83 g/cm~3,属于黏性石流,平均流速为11.2 m/s,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991.2 m~3/s;流域处于壮年偏幼期的地貌发育阶段,为谷汝沟“7·14”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能条件,49.7 mm的日降雨量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根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谷汝沟将在2027年、2034年、2042年暴发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沟谷型泥石流的预测预警,可为其他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765305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7913]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通讯作者胡桂胜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2.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3.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洪,胡桂胜,陈宁生,等. 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24,31(01):172-181.
APA 黄洪,胡桂胜,陈宁生,&倪化勇.(2024).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安全与环境工程,31(01),172-181.
MLA 黄洪,et al."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安全与环境工程 31.01(2024):172-18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