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关中地区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性及合理采样方式
作者张诗祁
答辩日期2020-05-24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英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加之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灌溉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而明确田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特征,能够准确监测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提高精确灌溉尤为重要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样间距、不同土层、不同植被覆盖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同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相对偏差法对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初步提出了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合理的采样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呈弱变异或中等偏弱变异。土壤含水量在11.7%~20.1%范围时,土壤含水量越低,其空间变异性越强。采样间距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的计算精度有较大的影响。采样间距设置为东西方向间距27 m和南北方向间距9 m时的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比采样间距设置为东西方向间距9 m和南北方向间距18 m的大3.3%。随着采样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分布的等值线变化增大。表征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采样密度约为45 个·hm-2。采样间距为东西方向间距18 m和南北方向间距9 m时,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田块中间位置的土壤含水量比四周高3%~5%。

(2)植被覆盖下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的影响较小。玉米地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系数为11.71%~13.29%,桃树地为9.16%~11.74%,柿树地为8.18%~11.75%。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强度越小。田块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性质等结构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随深度的增加,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稳定性而增强,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变化比0~20 cm小。各土层已选定的测点的土壤含水量与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R2值的均值为0.91,ME值的均值为0.08%,RMSE值的均值为1.46%,这些点可以作为代表性测点对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均值进行估计。不同采样时间的土壤含水量大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于雨养作物而言,夏季多雨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主要受外界因素影响。

(4)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的最小合理采样点数为4个,宜采用四边形布置。当土壤含水量监测深度≤40 cm时,采样点宜布置在表层(0~20 cm)土壤中;当土壤含水量监测深度>40 cm时,采样点宜布置在最大土壤含水量监测深度的中间。在玉米地、桃树地和柿树地进行实地验证:三种不同植被覆盖下不同土壤含水量监测深度内,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采样布点方法相结合所确定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与田块区域平均土壤含水量的相对误差在10%内,说明推荐的采样点方法和采样点数目基本可行,采样精度高。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203]  
专题水保所2018届毕业生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诗祁. 关中地区田块尺度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性及合理采样方式[D].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