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作者翟珈莹
答辩日期2020-05-27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关键词青藏高原,氮磷添加,土壤碳稳定性,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英文摘要

自20世纪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沉积和施肥产生的大量氮磷输入已深刻影响了关键的生态系统过程,比如微生物特征、土壤碳氮磷等含量及组分分配、化学计量比等等,然而目前对氮磷添加对高寒草地的土壤系统的影响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开展了9年的氮磷添加野外监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碳、氮、磷及其组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阐明氮磷添加对微生物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揭示土壤化学计量和微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未来全球变化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主要取得的结论如下:
(1)氮磷添加影响了不同土层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其中,NP处理提高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N处理和NP处理对各个土层的土壤全氮(TN)和硝态氮(NO3--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P处理和P处理提高了除40-50 cm土层外各层土壤全磷(TP)含量。此外,N处理提高了不同土层的C:P、N:P,而NP处理降低了不同土层的N:P,说明NP合施可以缓解由于单独施氮造成的磷素的限制。
(2)氮磷添加影响了不同土层的有机碳组分和稳定性,不同活性的易氧化碳组分出现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的现象。氮磷添加降低了0-10 cm土层中不稳定的C2组分,并增加了稳定性C4组分从而累积了有机碳;N和NP处理分别增加了10-60 cm不稳定碳C1(101.5%~162.4%,102.2%~142.3%)、C2(100.7%~210.5%,101.9%~205.5%)和稳定性碳C4(102.3%~123.4%,102.6%~113.8%)的含量和CPMI(116.5%~288.5%,121.7%~185.6%),在提高地下土壤SOC的含量的同时改善了土壤质量。
(3)氮磷添加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互作关系。其中,N处理、P处理和NP处理增加了细菌-真菌分子生态网络的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和网络密度,表明氮磷添加增加了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氮磷添加增加了细菌内部以及细菌与真菌之间的正相关连接比例,降低了负相关连接比例,表明氮磷添加使微生物群落之间更为稳定,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4)氮磷添加改变了土壤表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N处理和NP处理显著降低了MBC和MBN的含量,显著增加了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执行反硝化的功能基因和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几丁质酶的基因丰度,单独的磷添加对调节土壤关键生物学过程的土壤微生物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编码降解半纤维素(R2=0.602,P<0.01),纤维素(R2=0.487,P<0.05),几丁质(R2=0.532,P<0.01)和木质素的酶(R2=0.422,P<0.05)的基因丰度与土壤C:N相关。为了维持化学计量的平衡,土壤微生物通过调节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来调节资源转化的速率和方向和获取缺乏的养分并释放多余的养分这两种方式来影响碳氮循环的变化。因此,土壤养分水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需求之间的化学计量差异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活性和碳氮循环。这些结果为氮磷输入对微生物碳、氮循环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见解。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200]  
专题水保所2018届毕业生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翟珈莹. 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