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内蒙古段支流十大孔兑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
许炯心
刊名中国沙漠
2014
卷号34期号:6页码:1641
ISSN号1000-694X
英文摘要“十大孔兑”来沙造成黄河干流强烈淤积。为了通过流域治理来减轻泥沙灾害,研究“十大孔兑”侵蚀产沙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05年的河流输沙量、径流量和降雨量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大孔兑”输沙量高度集中于几个大水大沙年份,其余年份对46年总输沙量的贡献很小。最大1年、最大3年、最大5年和最大10年的累积输沙量分别占到46年总输沙量的21. 26%、37.18%、47. 92%和69. 29%。1960-1991年和1992-2005年两个时段相比,后一时段输沙量年均值减少了37%。这一差异可以用暴雨特征的差异和下垫面(如植被)的变化来解释。1991年以后,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但最大1日降雨量在p<0.10的水平上呈现减小的趋势。虽然20世纪90年代西柳沟并未大规模实施水土保持治理,但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土地的压力减轻,对植被的破坏大大减弱,使得植被逐渐恢复,NDVI呈增大趋势,因而侵蚀产沙减弱。“十大孔兑”产沙模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从西向东增大,在西柳沟达到最大值,然后再减小。流域自然地理因素具有明显的变化,从西向东,沙尘暴频率减小,降雨量增大。沙丘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由以流动沙丘为主变为以半固定沙丘为主,进入河道风沙的输沙强度减小。另一方面,水力驱动的侵蚀和泥沙输移从西向东增强。上述两种作用叠加的结果,在区域中部西柳沟附近出现了侵蚀产沙的峰值区。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7341]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炯心. 黄河内蒙古段支流十大孔兑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J]. 中国沙漠,2014,34(6):1641.
APA 许炯心.(2014).黄河内蒙古段支流十大孔兑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中国沙漠,34(6),1641.
MLA 许炯心."黄河内蒙古段支流十大孔兑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中国沙漠 34.6(2014):164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