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南海西北部陆架潮频内波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作者王刚
答辩日期2006-06-1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内波 Brunt-vÄ IsÄ 频率 南中国海 有限元法 调和分析法
英文摘要我国南海海水运动复杂、海底地形多变,是内波的多发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内波的报道、观测和研究主要集中在Luzon海峡到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2005年4月16日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合在海南岛东部的文昌站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连续定点海洋调查,观测资料清楚地表明,这一海域陆架上长期存在着比较规则的潮频内波现象。 从航天图片和SAR卫星图片上捕捉到的信息来看,南海西北部陆架上(文昌站附近海域)有些潮频内波并非从Luzon海峡传播而来,而极有可能是局地正压潮与陆坡作用生成的。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证明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从Reynolds方程组出发,用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个连续层结海水中正压潮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生成潮频内波的二维非线性数值模式。我们用该模式研究了正压潮流流经下降地形、上升地形、凸起地形、凹陷地形等几种典型的海底地形时生成内波的过程,探讨了该数值模式中各个参数对生成内波的影响。 然后,我们从文昌站海洋科学调查的温盐深数据资料中提取了该海区的密度、跃层厚度和强度等海洋环境参数;用调和分析法从海流流速、流向数据中提取了正压潮潮流成分及各潮流分量的速度、振幅、方向等与数值模式相关的信息。我们把这些从实测资料中提取出的海洋环境和潮流信息应用到内波生成的非线性数值模式中,模拟了文昌站附近海域正压潮流与陆坡作用生成内波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南海局地潮流与陆坡作用足以生成能够被SAR捕捉到的大振幅内波。从而我们可以断定,南海西北部陆架上有些潮频内波是天文潮与陆坡作用生成,然后传播到陆架上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11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446]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刚. 南海西北部陆架潮频内波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