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典型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及风蚀过程研究
作者郑泽浩
答辩日期201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冯广龙 ; 冯广龙
关键词风蚀 强风事件 风蚀量 粉尘释放机制 塔里木盆地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英文摘要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沙尘源地之一。本文选择阿克苏地区的枣园、棉田和沙漠绿洲过渡带三种典型的下垫面,在2012和2013两个观测周期,通过野外实地动态监测试验,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沙尘通量特征,及空气动力学参数,并总结了研究区的风蚀特征。利用野外取样及室内测定,分析了表层土壤的团聚体分布,揭示蠕、跃与悬移的释放潜力;利用观测的研究区的风蚀特征,结合母壤团聚体以及风蚀物团聚体粒度分布的研究分析,阐明了该地区的粉尘释放的物理机制;使用DPM粉尘释放模型对研究区的沙尘通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粉尘释放的物理机制和其他本文的结论,运用流体力学相关方程,完善了该粉尘释放模型。主要结论如下: (1)过渡带潜在可蚀性含量及悬移含量最大,特别是<50um的能够长距离传输的潜在含量很高。说明过渡带不仅仅是沙尘暴的沙源,而且能够长距离传输,影响其它地区的空气质量。三种下垫面的潜在蠕移含量很小,说明不是主要的沙尘运动形式。以chandler和Chepil 建立的土壤团聚体和土壤流失量关系为模型进行计算,结果为:过渡带>棉田>果园,这和直接观测的沙尘通量特征的结果是一致的。 (2)研究区三个下垫面的强风事件有着显著的不同:过渡带强风事件的风向主要集中在SEE、E和NWW这3个方向,棉田和果园强风事件的风向则主要集中在N、NE、NNE和ENE这4个方向。过渡带的强风事件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远高于其它两个实验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过渡带有最低的摩阻风速、最小的零位移平面高度和最小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而果园有最高的摩阻风速、最大的零位移平面高度和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通过现场观测结合野外取样及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分析,表明过渡带的潜在风蚀强度最大,因此在风蚀的治理上,过渡带应该被重点考虑。 (3)通过BSNE和creep sampler进行沙尘水平通量和风蚀量的观测,发现在棉田和果园实验区观测到的沙尘水平通量只有约10%符合高度的幂函数,过渡带实验区的沙尘水平通量则完全符合幂函数。过渡带实验区的风蚀量远多于其他两个实验区,棉田实验区的风蚀量大于果园实验区,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田间措施和植被覆盖共同造成的。 (4)沙尘水平通量的结构、Sensit所观测的跃移活动特征以及风蚀物的团聚体粒度分布共同表明:研究区的粉尘释放机制主要依赖空气动力的拖曳和抬升,而并非前人所述的跃移冲击。 (5)利用DPM模型模拟了研究区的粉尘释放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跃移通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较一致,而粉尘释放通量的模拟值却远低于实测值。剖析了DPM模型的运行的物理机制,结合本研究的部分结论,找出了模拟值和实测值出现偏差的原因是DPM模型的运行机制和研究区的粉尘释放机制不太相符造成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空气动力引起的粉尘释放的通量表达式,完善了DPM模型对研究区粉尘释放的模拟。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自然地理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741]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泽浩.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典型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及风蚀过程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