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人工合成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的鉴定
魏学宁1; 任丽娟2; 张淼1; 张巧凤2; 刘欣1; 周淼平2; 马鸿翔2; 吴继中2; 马翎健3; 张增艳1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卷号16期号:2页码:373-378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纹枯病 抗性 病情指数
ISSN号1672-1810
其他题名Identification of Synthetic Wheat Accessions with Resistance to Wheat Sharp Eyespot
英文摘要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新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地,对来源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102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进行4年的纹枯病抗性的多环境鉴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品系间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在其中进行小麦纹枯病抗源的筛选是有效的。与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相比,这102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大部分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抗或中抗水平,其中一些品系在多年多点鉴定中表现稳定抗性,如ZC93、ZC111、ZC112、ZC123、ZC172、ZC206和ZC221表现为抗病水平,病情指数低于目前最好的普通小麦抗源,可作为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新抗源。
学科主题农学(农艺学) ; 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461]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2.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南京, 210014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魏学宁,任丽娟,张淼,等. 人工合成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的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373-378.
APA 魏学宁.,任丽娟.,张淼.,张巧凤.,刘欣.,...&张增艳.(2015).人工合成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的鉴定.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6(2),373-378.
MLA 魏学宁,et al."人工合成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的鉴定".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6.2(2015):373-37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